昨兒個的國宴,可說是杯觥交錯、賓主盡歡,回想滿清末年國父創國時,那時這些革命志士,到底是吃啥東西,就讓璐璐跟大家說分明。
話說在1905年7月時,為了商討革命大計,便由黃興作東,在同盟會成立前訂了一席酒菜,並不忘安排了兩道廣東家鄉菜來慰勞國父。一道是用蛇跟雞肉作的「龍鳳呈祥」,二是用龍蝦川燙做的「滿天飛」,結果這桌菜果然妙,還真的在幾天後,起了具體作用,同盟會果然創會成功。所以說這場餐宴,雖不是國際禮儀上定義的國宴,但立國的運籌事宜都從這裡開始,不曉得算不算另一種形式的國宴?
後來,中共在1949年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,便邀集了幹部、工人、農人、戰士等六百多人,參加了開國第一次國宴。
據說那次吃的是冷盤(五香薰魚,油淋雞,爆黃瓜,肴肉),以及燕菜湯、熱菜八種(紅燒魚翅、燒四寶、干燜大蝦、燒雞塊、鮮蘑菜心、紅扒鴨、紅燒鯽魚、紅燒獅子頭)。四鹹點有:菜肉燒賣、春卷。甜品有:豆沙包、千層油糕。
後來腦筋動得快的北京飯店,便因應時局複刻並改良了部分菜單應市,雖然是約八百人民幣至二千左右的價錢,但吃得越齊全豐富,且價格越貴的,還奉送美國晚禮服一件,還真是有趣。
其中提到的燕菜湯,因為是給廣大革命共黨同志共享的,當然用的是代用品白蘿蔔絲,先用澱粉醃過大火快蒸,再浸涼水置入滾燙高湯燒煮而成。這道菜雖是仿菜,但連溥儀當年在宮內也吃過,因此純粹是吃功夫而不是吃名貴的。
而紅扒鴨,在台灣則是之前山西晉記餐廳的拿手菜,做法是把鴨用蔥薑水燙熟後,再刷醬油讓它上色,推入油鍋炸至紅褐色,最後用大碗以蔥薑酒、醬油、鴨湯蒸爛,再把鴨扣到大盤子裏,淋上用蒸汁煮過的筍片芡汁,就是宜人口腹的名菜。
雖然其中的材料很簡單,可是湯濃、肉糜爛中富有美妙香氣與鮮味,且皮本身的油脂油炸炊蒸時都已化去,滋味醇厚平正,嚐來富有鴨子精華。只可惜晉記如今已改成北平上園樓,當然也就不供應這道菜,實在可惜。
至於千層油糕,則在鼎泰豐過年時分才買得到,雖然只是發麵點心,但鬆潤芬芳、入口不滯不粘,當茶點正好。台灣現在菜肉燒賣多被港式燒賣取代,根本看不到,可是春卷倒是普遍,兄弟飯店梅花廳的三絲炸春卷向來是每桌必點的美食。而夠水準的豆沙包,璐璐最愛和平東路三段黎忠市場口的山東豆沙包,每回送給家姐,孩子們必定識貨地一掃而空,相當給我面子。
時間轉至1972年2月,因為慶祝中國大路與美國解凍,中國總理周恩來設宴招待美國總統尼克遜,菜式當然不馬虎。
共計有:黃瓜涼拌番茄、鹽封雞、素火腿、酥鯽魚、鳳梨鴨片、廣東臘肉、臘鴨、臘腸、三色蛋、芙蓉竹蓀湯、三絲魚翅、大蝦二吃、草菇芥菜、椰子蒸雞、杏仁酪、豌豆黃、炸春卷、梅花餃、炸年糕、麵包、牛油、雜錦炒飯、水果等。
而2004年大陸慶祝國宴的菜單,則除了京式羊糕、鳳尾魚等6樣拼盤外,還有酸辣烏魚蛋湯、全家福、清炒明蝦、草菇芥菜、紅酒牛肉、核桃酪、素什錦炒飯、肉末燒餅、桃仁蛋糕、乾拌麵、麵包牛油、水果等。撇去菜色如何,肯定都是用心之作,但其中最有趣的是,連同1986年招待英女皇的餐桌上,則共同都出現了炒飯這種米食菜色。
平常台灣的喜慶筵席上要出現炒飯幾乎不可能,除非是傳統的宴客菜紅蟳米糕。但大陸國宴米食的出現,或許是出自於待客的誠意,怕客人吃得不夠飽所致。
可是台灣的國宴其實也在2000年起,也把米飯當菜色了,不管是講究用好肉、好醬油、好吃得不得了的榮盛米糕,或是米食的變裝版碗粿,以及今年由漢來台菜名師陳進萬作的櫻花蝦米糕,都把華人的主食以各種形式展現給外賓品嚐,什麼麵包黃油?配中式料理,還是米食最對味。這點可能是海峽兩岸唯一的共通點吧?
【2008-05-21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