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最早具有支付功能的簽帳卡,就是『聯合簽帳卡』,即是U Card的前身,在23年前一人只限申請一張卡的時代,擁有這張『聯合簽帳卡』是何等尊榮,更是身分及地位的表徵。但隨著大環境的改變及市場的競爭,U Card也逐漸式微。
聯合簽帳卡是由聯合簽帳卡處理中心(今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),於
之後,隨著開放觀光及出國人口大增下,中心在78年引進VISA卡,80年引進MasterCard。正因「聯合信用卡」只能在國內消費簽帳,所以信用卡被區分為『國內卡』和VISA、MasterCard的『國際卡』兩種。從此,「聯合信用卡」風光不再,雖然到了87年更名為『U Card』,但仍無法挽回頹勢,至今流通卡量僅剩10萬張左右,與當年的盛況實在不可同日而語。
聯合信用卡中心資深協理表示,隨著消費市場的環境改變,雖然U Card發卡量逐漸減少,但是並沒有退出市場的打算。不單單僅是對於「聯合信用卡」這個品牌的情感依戀而已,更有的是U Card的競爭優勢,尤其是低廉的作業費用及免品牌授權費,對於成本逐漸上升的銀行來說,還是具有相當程度的吸引力。
U Card也曾經規劃要成為國際卡,但是礙於法規、資源和技術,還是無法成功轉型。後來就連身為聯合信用卡中心董事長的中國信託,也早早停止U Card的發行,現在又有國泰世華及台北富邦宣布,明年元月1日起停發U Card,那就剩沒幾家銀行還有U Card了。至於,U Card未來會不會走入歷史,則有待觀察。
一張本土信用卡的沒落,對於早年持有這張帶有梅花圖樣卡片的卡友而言,確實有種捨不得的情感。尤其,在當年秀出「聯合信用卡」時的尊榮感,對照今日白金卡滿天飛的景況,或許老卡友的失落感將更加深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