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食多油炸、重口味,但真正令人擔憂的是食材來源,可能潛藏外食族無法避免的基改食物風險。消基會隨機抽樣小吃攤所販售的13件樣品,有近5成檢出基改成分。
消基會抽查的13件樣品中,僅3件未檢出基改成分,而有2品項的「醬油」及「酥炸粉」測不出基因成分;其他6件食品包括魯豆干、豆包、百頁豆腐、熱狗油炸粉、豆干、粉圓皆檢出基改成分。
自《食安法》規定進口基改原料,必須依海關專屬貨品分類號列後,2015年的非基改黃豆進口量達到5萬8千公噸左右,是過去未標示分類時的2倍之多;在政府不允許種植基改黃豆的前提下,台灣自產的黃豆約200噸,流通在國內的非基改黃豆,約僅占所有黃豆的2.7%。
消基會表示,以比例來看,消費者要吃到非基改的黃豆,其實是非常稀奇的事,但是全台的大小食肆都標榜「本產品皆使用非基因改造食品」,實在令人存疑。
消基會認為,目前台灣的非基改食品,進口量和本土產量極少,可以完全納入追蹤管理。主管機關應聚焦在「源頭管制」,揭露和公告廠商、產品、數量,追蹤進銷存量,使其無法濫竽充數。並可讓中、下游廠商有跡可循,在採購時能溯源認證,有序管理食物來源,讓國人生活在一個無憂的食安環境中。
對此,衛福部指出,已公告並全面施行受規範的業者及食品,凡使用基因改造食品原料,即應明確標示「基因改造」等字樣,業者倘使用「非」基因改造食品原料,得標示「非基因改造」等字樣。
衛福部自今(2016)年起執行「機關學校福利社及午餐膳業」、「餐盒食品工廠HACCP」、「豆製品製造業」、「醬料(醬油調味醬)製造業」及「基因改造食品」等稽查專案,市售食品經查未依規定標示或有廣告不實,將依食安法開罰3萬至300萬元罰鍰。
【2016-10-07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