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令卡友詬病的莫過於撥打客服電話時,必須像過關斬將般通過層層轉接,才能找個「人」說話。根據消基會調查發現,民眾撥打客服專線,竟須經過七層語音「關卡」,讓強調「服務」客戶的美意變成「惹惱」客戶的爆點,反而成為企業形象的「殺手」。
銀行想要做好「服務品質」,其實是有訣竅的,像是縮短接聽層數、客服人員的專業性、主動性,更必須投入大量熱忱,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,進而推升企業形象與認同度。
根據美國運通調查發現,客服人員照本宣科的制式回應,最讓消費者感到「火大」,其中有45%的國人對於客服回答「我們無法回覆您的問題,請改與其他客服聯絡」非常感冒,其次是「被要求稍後再撥」(20%)或是「已列入優先等候名單,有空會接聽電話」(12%)及「請示主管」(12%)等。
至於「被要求稍後再撥」則是逾4成的法國人(49%)和墨西哥人(42%)最討厭聽到的回覆,而「我們無法回覆您的問題,請改與其他客服聯絡」也讓德國人(32%)、墨西哥人(31%)反感,顯示不分國內外,多數消費者皆十分重視客服的「即時性」與「專業性」。
台灣美國運通會員旅遊服務部協理吳伯良即提出一套獨有的「3P理論」,意即「Prefessional」(專業)、「Proactive」(主動)和「Passion」(熱情)等三大要素,來說明客服人員應培養的素質。
其中,在「專業」部分,要徹底了解客人的要求和需求標準,才能充分解決客人的問題。吳伯良舉例說明,為了提升客服的專業度,美國運通會不定期安排客服人員到各五星級酒店與米其林餐廳用餐,親身體驗「貴賓服務」的層級,讓員工感受「尊榮」的標準。
而在「主動」與「熱情」方面,吳伯良表示,除了滿足卡員各項需求外,客服最好還能在客戶開口之前,就能「搶先一步」想到其需要,並同時主動完成,讓消費者感受「窩心」及百分百的服務熱忱。
台灣美國運通董事長暨總經理李健偉則強調,優良的服務品質,是增進企業營收與客戶忠誠度的關鍵,因此企業應將「服務」視為一種長期投資,而非營運成本的一部分,而持續維持顧客的滿意度,將是品牌獲取更高利潤的重要因素。
儘管標榜「服務至上」,不過對於客戶五花八門的要求,美國運通也非無條件「照單全收」。吳伯良進一步說明,面對難度極高或沒有百分百把握的「任務」時,會委婉告知卡員困難所在,並提供其他替代方案,讓客戶感受公司「盡全力幫忙」的心意。
【2012-02-28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