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到牛肉麵,就不免想起樁妙事。曾經在聚餐中,聽個頗為資深的美食記者說:「唉呀!你有沒有去吃某某人跟餐廳合作的牛肉麵,那天還找了一堆人去採訪,真是難吃死了。」「那麼,你寫稿時該怎麼辦呢?」我問。誰知她竟說:「就是當發消息稿,不表意見算了。」
說來牛肉麵,真可說是國民食品。但要做到人家心服口服,可沒那麼簡單,並非靠名氣就能奏效。畢竟,上門吃的是普羅大眾嘛!雖然人間有遭遇,能左右禍福榮祿。食物被吹捧過,身價也自然不同。可是一般人花錢吃飯,當然就是介意是否合胃罷了。各投所好的生意經,不就是這麼簡單嗎?
而位於郵政醫院附近的一間白天營業的牛雜麵小攤子,有朋友曾告知口味不錯,於是興沖沖跑去一嚐。記得當日都近三點鐘,早已不算用餐時間。但竟然讓計程車司機、剛忙完的清潔隊員、過路客等,把幾張桌子全擠滿了。
點了牛雜麵跟牛肉麵、麻醬麵,幾個人互相試試味道。立刻被那湯寬、麵多、油重的手筆嚇了一跳。至於那軟爛的牛筋跟牛肉呢?絕對符合在場多半已上了年紀的顧客牙口,只見每個人的碗都吃得空空的,就曉得滿意程度如何。
更重要的是,價格實惠,定價都沒有超過百元。對於想吃飽又看緊荷包的人,確實是大利多。但相反地,如果平常吃得清淡、又是小鳥胃,那就不推薦來試了。因為這是阿沙力等級的麵攤,味道本不以細緻取勝,切記切記!
除此之外,永和路上的王家牛肉、牛雜麵,雖然開業四十餘年了,也不時興什麼廣告,但那鍋清雋馥郁的湯底,卻常能引得陌生客一聞傾心,立刻坐下來大快朵頤。
結果正如所想,如此似若琥珀的湯頭,搭配的牛肉、牛肚,也是爽朗灑脫、毫無油腥或騷味惱人,充分顯示出老闆的潔癖跟處理細心。更別提小菜類拌豆芽、滷豆干等,白口吃亦頗有佳趣。
如果晚上宵夜,不想吃太飽,又很饞時,建議可以事先打包幾碗湯回家。那麼當溫度驟降、哪都不想去時,喝上這麼一碗牛雜湯,幸福的感受立刻滿滿。(王家牛肉麵、牛雜麵,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一段155號)
《本專欄固定每週一、四刊出》
【2011-02-21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