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金卡利滾利的高利息,原本是銀行最大的收入來源之一,但自去年起受到卡奴影響,包含土地銀行、玉山、富邦、中華銀在內的多家銀行,都已經宣布停止核發現金卡,避免讓原本的「金雞母」成了「銀行毒藥」。
六年前,萬泰銀行以「geogre& mary」打開現金卡市場,造成多家銀行爭相競食這塊大餅,原本不被重視的小額貸款,頓時間成了搶手貨,萬泰目前仍以130萬張的現金卡發卡量穩坐第一。
卡奴問題爆發,卡債問題大大影響了銀行獲利,中華商業銀行的現金卡發卡量僅次於萬泰、台新、中國信託及大眾銀行,目前現金卡動用卡數高達24.5萬張,也在日前宣佈退出現金卡市場,這樣的動作引發外界震驚。
其實去年就有多家銀行陸陸續續決定收回現金卡業務,包括玉山銀行、國泰世華銀行、台北富邦、渣打銀行、板信商銀、華僑銀行、台灣企銀、土地銀行、華南銀行、第一銀行、中信局、聯邦銀行、渣打銀行、交通銀行及北商銀等十多家銀行都表示「不玩了」。
隨著卡奴風暴越滾越大,發卡銀行不堪現金卡呆帳不斷增加,一一宣佈退出現金卡市場,儘管這是市場自由競爭下的結果,但根據金管會的統計資料,今年1月的雙卡放款餘額較去年12月減少105億元,已經降到7826億元,銀行雙卡放款持續緊縮中。加上行政院在昨晚(3/14)決議從四月份起雙卡業務禁止委外行銷,以後走在路上不會有業務員拉著民眾辦信用卡,各銀行的雙卡業務量想必也相對減少。只是等到這波雙卡風暴一過,銀行業者為了獲利,現金卡會不會捲土重來、重出江湖,將值得市場密切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