瘦肉精美牛進口爭議持續延燒,甚至連澳牛都「瘦」到波及,政府強調將以「安全容許、牛豬分離、強制標示、排除內臟」16字政策為前提把關,並自今(20)日起不分國別地全面逐批檢驗進口肉品。儘管政府信誓旦旦承諾安全性,但消基會調查發現,高達75.48%的民眾仍堅持反對瘦肉精美牛登台。
自2009年政府開放部分美牛輸台,即打出「三管五卡」政策安撫民心,包含源頭、邊境與市場等三邊管制,以及核對證明文件、明確標示產品資訊、開箱檢查、食品安全檢驗與資訊即時查明等五項措施。結果2011年1月、2012年2月,部分賣場、超市與餐廳銷售、使用的美牛,卻陸續檢出瘦肉精。
為了瞭解民眾意見,消基會與104市調中心合作,自3月6日至9日進行網路民調,總計有效樣本數為1,575份。調查發現,75.48%不贊成含瘦肉精美牛進口;69.70%坦言不會購買問題肉品;同時73.95%的消費者擔心食用肉品的安全性;更有26.81%認為瘦肉精根本不知會流入哪裡,只能自求多福。
消基會表示,日本對抗狂牛病,建構完整牛隻生產履歷制度,從飼育、屠宰、加工到運送的檢查結果全部公開,消費者購買肉品時,只要將產品上附的標籤號碼輸入網路,即可獲得產品資訊,建議我國政府可仿日推行肉品履歷制度,提供民眾參考。而且這次民調中,75.73%的網友也認同實施食品履歷制度。
消基會指出,2008年爆發三聚氰胺毒奶事件時,即呼籲政府設立「消費者保護基金」,以便在第一時間補償受害消費者,可惜未見任何具體行動。2011年爆發令全台食品業染上臭名的塑化劑事件,消基會於同年10月間推出「消費者保護基金草案」,無奈在當時的立法院會期中,未具體成案無法通過。
消基會強調,民眾消費權益受損,固然可委託消保機構提起團體訴訟,但部分案件舉證不易或金額不大,消費者轉讓請求權意願低落,只能默默受害,因此應儘速成立「消費者保護基金」。此外,除了進口食品,政府也應加強抽檢比例與頻率…等措施管控本土食品,以免消費者總在問題曝光前,已先將食物吃下肚。
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