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成長趨緩的狀況下,兩岸三地的華商,在競爭上的後發優勢上,屢屢創下傳奇。根據天下雜誌首度製作的兩岸三地「華商天下一千大」排名,兩岸三地總營收就達到一.九兆美元,佔美國《Fortune》雜誌全球五百大企業的十分之一。
營收成長方面,去年一千大華商的平均營收成長率是21.9%,是全球五百大企業的兩倍。不僅如此,獲利水準更是領先全球,一千大華商的平均獲利就高達9%,遠超過全球的6.4%。其中又以香港的22.5%最高,其次則為中國的7.1%,台灣的5.3%最低,是三地中唯一落後全球的。
去(2006)年,台灣出口的第一大地區是中國,其次是香港,兩者佔台灣出口約40%,而往昔佔第一大出口的美國,則已退居第二;香港第一大的出口和進口地區則都是中國,顯示香港經濟發展高度依賴中國;中國與前兩者關係相反,香港是中國第二大出口地區,台灣則是中國第三大進口區。
而在這排名背後,顯示三地的關係密不可分。中國貨物藉由香港大量轉運全世界。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是製造業上下游的合作關係,台商在中國設廠,從台灣進口半成品或原材料。
在全球化的規則下,商人無國界,也無法以國籍為歸屬。華商企業運作常以中國大陸為生產據點,台灣負責研發行銷,到香港上市籌資,經營中國市場,在不同的比較利益上,成就了世界級企業。
從今年首度調查的兩岸三地華商一千大的排名顯示,「規模」是全球化競爭下的第一門檻。今年共有121家營收超過一千億台幣,而中國就佔了57家,台灣佔了49家,香港則有15家。
這也顯示『大』正是中國最大的優勢。中國在華商一千大排名中,在營業額、資產、稅後純益等指標表現突出。營業額排名前十大,中國企業就佔有七家,台灣入榜的只有第三名的鴻海精密、第九名的台灣中油;香港則是有排名第八的和記黃埔。
稅後純益也是中國企業的天下,在前十大中就佔了八名。但中國企業在獲利率、資產報酬率的表現不如其他兩地,顯示中國管理能力沒有台灣與香港好,是以規模取勝。
台灣是三地中技術創新力最強的,資產報酬率(ROA)的表現也不錯,在前十大企業中,台灣就佔了四家。資產報酬率表現出一個企業如何有效運用資產獲利。兩岸三地中,一千大華商平均資產報酬率為5.3%,以香港6.9%最高,台灣也有5.2%的水準,中國則是4.8%。這也表示香港企業擅長以錢滾錢,台灣以技術製造賺錢,而中國則靠天然資源獲益。
但是,從今年的數據中,也見到台灣的弱勢。在這一千大企業中,僅有八十家虧損,台灣就佔了49家,且兩岸三地中的金融業就只有台灣企業虧損。台灣的平均獲利率5.25%,也是三地最低。顯示台灣在同一行業的家數太多,彼此殺價競爭激烈,利潤無法提升。
台灣企業本身有著成長動力的極限,外在卻又有著兩岸關係不明的壓力。不論如何,兩岸三地在全球化的衝擊下,已形成一個競合共生的經濟圈,如何在這樣的新經濟圈中不斷創新、成長、平衡,將是一個新的挑戰。
【2007-05-21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