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投資商品到處橫行,很多人根本搞不清楚是何種商品,就貿然把掏錢去買。筆者去年曾經提過私募基金,最近身旁就發生了親人去年投資4萬美金私募基金,結果到了該配息及贖回本金的時候,卻發生拿不到錢的狀況,筆者正在協助處理親人解決這棘手的案子。
剛好在報上也看到類似的新聞,筆者有個預感這類的現象絕對不是個案,所以緊急寫了這篇提醒大家,不管是私募基金還是境外保單,購買之前切記三思而後行。
這幾年來境外私募基金大行其道,很多投資者認為私募基金就是獲利的保證。因此就有一些公司把國外基金代理進入台灣銷售,但其中卻沒有經過金管會認可。
筆者親人就是一例,聽了朋友介紹境外私募基金的高獲利後,便投資了兩萬美金,前半年都有固定領到配息,由於獲利頗豐,在業務員的遊說下,又加碼兩萬美金,加碼後的半年仍然是正常領到配息。
但是今年四月份的配息,卻沒有按時匯入帳戶,同時第一筆投資的兩萬美金應該是要在5月份贖回,卻沒有按時匯入帳戶。這時找了當初承辦的業務人員,業務人員推說他也是受害者,因為他本身也有投資,業務人員信勢旦旦的說他會負起全責,並且把台灣地區負責人找出來善後。
我聽了他的說詞就知道只是拖延戰術,於是又問他,當初不是說德意志銀行做為託管銀行?他支吾半天回答不出來,於是我透過友人去詢問德意志銀行,發現根本沒這回事,當初他們所提供的文件都是造假,姑且不論這業務員是否知情,我已經決定對這家公司及業務員提出告訴,一來保障自己的權益,二來給業務人員壓力逼迫他處理,後續就只能等待司法的處理了。
提醒各位讀者,選購私募基金或是境外保單時,千萬不要找一般的公司,一定要找國內金融機構代銷的產品,至少國內金融機構是個保證,不像外面的代銷公司,出了事就人去樓空,這時要索賠是難上加難。
筆者處理親戚的案例,其實也沒抱太大的希望,只能透過各種管道,找出台灣地區負責人出面處理。高獲利、高風險是不變的鐵則,尤其這種打著「境外」名號的各種商品更是要小心,只要有任何一點不放心就別碰,畢竟這類商品只要出問題損失都是很大的,還是小心為上。
《本專欄固定每週二、五刊出》
【2007-06-22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