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內健保總額支出「年年高升」,迄今已經突破5,500億元,其中藥費占比達25%上下,近1,375億元。除了部分民眾將醫院當「灶腳」,三不五時造訪領藥,形成「有病看病,無病強身」的醫療資源浪費外,消基會也發現,過半數民眾認為醫生開藥量過多,以及健保IC卡「很傻瓜」,也是兇手。
根據消基會最新的網路民調結果顯示,在一般情境下,57.38%的民眾表示醫療院所開立的藥品種類或數量過多,選擇過少的比例僅6.26%。此外,以就診後領到3天的藥為例,儘管58.57%回答「每次都服用完畢」,但仍有41.43%坦言「未全部服用完畢」,顯示醫師過度開立藥品,已形成資源浪費。
進一步詢問如何處理手邊剩餘藥品,44.19%回答「先放著,待下次出現類似症狀時再拿來吃」,自行斷定病症相似,即任意服用藥物,萬一出現不適現象,反而可能得花更多醫療資源善後;另有40.54%選擇「丟垃圾桶」;知道「送往回收管道」僅14.90%,民眾對於正確處理剩餘藥品的認知不清顯而易見。
檢視監察院資料,國內約有2萬名銀髮族,每年至少前往6家醫院看病,就醫超過100次,每天服藥6種、10顆以上,全年醫療費用達56萬元,其中一半用於藥費。消基會名譽董事謝天仁指出,藥師公會統計發現,國人每年丟棄的藥品共136公噸,相當於5棟台北101大樓,衛生單位宣導不足難辭其咎。
不過,除了開藥浮濫問題外,消基會也痛批健保IC卡實用度。全台21個業務據點竟只裝設18台IC卡的讀卡機,首善之區的台北市僅2台,而新竹市、苗栗縣與屏東縣更是1台都沒有,而且儘管讀取內容含「健保資料區」、「醫療專區」、「衛生行政區」與「其他功能」,看似完善,其實32K的容量,連1張照片都存不進去。
整體來說,只可顯示就醫日期、時間,至於曾前往哪一家醫院就診、診斷病症,以及醫師開的處方,全以一串序號代替,民眾無法直接獲得與自己切身相關的病徵與用藥資訊,更遑論提供醫師作為減少重複用藥、檢驗的參考。消基會呼籲,主管機關宜提升健保IC卡功能,內容過度簡略反而導致醫療資源浪費。
【2013-04-17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