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對於歐美經濟成長動能趨緩,亞洲市場仍像是一頭積極在奔跑的猛虎。不過最新一份針對中國大陸、香港與台灣企業進行的付款調查發現,除了台灣收回貨款的比例較高外,中港均面臨逾期未收回帳款占比提高的窘境,尤其香港更是爆增1倍,恐影響金流的掌控度,大幅提高信用風險,成為經濟發展的隱憂。
根據國際信用保險業集團科法斯(Coface)集團執行的大中華區企業付款調查顯示,中國大陸與香港均出現企業逾期未收回貨款的情形,而且比例直線上升,前者從2011年的42%增至56%,後者更自20%飆至42%,同時各有36%與49%的企業,全年營業額超過2%已逾期6個月以上的應收帳款未能收回。
科法斯亞太區執行長畢李察表示,依照以往經驗,若應收帳款逾期6個月以上未能收回,可收回的機會極低,通常視為壞帳。假設類似情況的占比達總營業額2%,代表企業現金流出現問題,恐影響支付貨款的能力。進一步分析原因,65%的中港企業主張市場競爭壓縮利潤空間,是造成客戶財務困難的主因。
此外,人民幣持續升值,導致勞工成本與原材料價格上漲,蠶食企業利潤,以及買家缺乏融資管道,也是提高中港企業壞帳的影響因素。畢李察指出,儘管中國大陸試圖放寬信貸政策,但大部分銀行傾向放款給大型或國有企業,造成中小企業轉向非正規信貸融資管道,在支付利息相對高昂下,經營十分困難。
整體來說,中港政府採取房市降溫措施,進而影響建築業發展;中國鋼鐵與金屬材料業面臨產能過剩,外加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的困境;紡織、服裝與鞋業,以及家用電器與電子設備業,則是受到出口市場疲弱、競爭劇烈波及,導致平均逾期拖欠天數與長期債務比重均出現惡化情形,是拖欠貨款的高風險產業。
然而相較於中港,儘管大部分台灣企業提供客戶以放帳形式付款,但90%仍能在6個月內收回貨款,信用管理得宜。反觀去(2012)年香港企業放帳銷售年減13%,但壞帳仍是只增不減。畢李察強調,減少放帳銷售不等於良好的信用管理,成功的關鍵在於有效使用信用管理工具,並且密切注意買家的付款行為變化。
【2013-05-17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