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部分的民眾下載手機APP應用程式,主要是看上「免費」的好康,但事實上背後卻是暗藏玄機,業者透過「方便又貼心」的扣款機制,讓低頭族荷包大失血。行政院消保處就發現有年僅3歲的幼童,竟能使用信用卡線上刷卡購買高達2萬元的遊戲點數。因此,要求電信業者應加上密碼設定機制,避免使用者陷入高度風險的消費環境中。
依據資策會研究報告,目前國內有1,080萬3G智慧型手機使用者,約3分之2(720萬)有下載APP的經驗,4分之1的消費者每月在「程式內購買」(IAP)消費金額平均超過500元。消保處針對APP平台資訊揭露和線上付款安全機制,針對蘋果App Store、Google Play、Windows Phone、中華電信、台灣大、遠傳、亞太、威寶,以及手機業者三星、SONY、LG等11家業者的APP市集進行調查。
結果發現在資訊揭露的部分,11家業者雖有標示提供IAP項目,但清楚標示提供具體項目及價格的業者只有蘋果App Store、中華電信Hami Apps及亞太Fun Mart等3家;另Google Play、Windows Phone、台灣大、遠傳、三星、SONY等6家僅標示提供IAP資訊,但未揭露相關項目及價格。
在APP消費付款安全機制方面,每次消費扣款前都要求輸入密碼有4家;每次購物輸入密碼後,系統預設有一段購物方便期的有2家;採用手機SIM卡認證即可自動登入及消費,免再輸入密碼者有中華電信、台灣大、亞太等3家電信業者,若預設電信帳單出帳,一不小心就會被扣款。
然而,今(103)年上半年7件消費申訴案中,就有1件是家長購買Line Ranger遊戲點數給3歲兒子當禮物,卻沒注意信用卡資料已儲存在平板電腦中,造成小朋友當月底連續5次利用信用卡線上刷卡加購遊戲點數,前後總共花費2萬元。因此消保處要求電信業者應加上密碼設定機制,避免陷入不慎使用的高風險,並請NCC督導業者落實相關安全機制。
消保處表示,目前市場上架APP分為付費下載和免費下載兩種,但所謂的「免費」背後,業者巧妙運用「現在購買」或「立即升級」等手法,隱藏花錢的陷阱。提醒消費者,下載前應先了解內容是否包含付費項目,並知曉平台業者購物和付款規定,才能防止荷包被「A」光光。
【2014-07-14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