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職災頻傳,不僅屢傳上班族過勞致死,而台中捷運工安意外死傷案件更敲響警鈴。人力銀行業者在勞動節前夕發表職業災害調查,發現高達7成1的受訪者曾遇職業傷病,其中3成3不會告知雇主,原因在於怕被認為「能力不足」。最容易出現「工傷」的行業為傳產製造與資訊科技業,6成7因傷離職,近9成出現「謀職不易」與「經濟陷入困境」,嚴重影響日常生活。
1111人力銀行統計,曾遭遇職業傷病的勞工占比高達7成1,主要遭受的傷害為「肢體傷殘/燒燙傷」(24.5%)、「脊椎傷害」(21.3%)及「膝蓋受傷」(13.2%)。原因是「工作特殊姿勢造成身體傷害」(30.8%)、「工時過長/過勞」(30.4%)及「工作中發生意外」(26.7%)。不過僅有6成7會告知公司,其餘3成3的人因害怕被認為「能力不足」而偷偷隱瞞,成為檯面下的「職災黑數」。
調查也顯示,最容易出現「工害」的產業是「傳產/製造」(38.8%)、「資訊/科技」(15.0%)及「民生/服務」(12.8%)。從事職務以「維修加工/操作技術」(18.3%)、「機械模具/生產製程」(14.3%)及「美容/餐飲/旅遊」(10.6%)等3大類最多,僅有62.6%能痊癒,另外3成7出現永久性的傷害、殘障或失能。
遭遇職災後,6成7會因此離職,包含43.2%自願離職、15.4%被迫離職、8.4%失能而離職,剩餘3成3留職者,則因「無法中斷收入」、「受傷不致影響工作」而無奈留任。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李大華表示,近年企業為提高服務品質,要求從業人員長期以不符合人體工學的姿勢服務顧客,造成第一線員工的慢性傷害,是許多工作者「說不出的苦」。
可悲的是,6成7的受訪者曾告知企業主工傷狀況,卻有超過半數的主管「冷處理」,導致89.7%職災受害者無法正常生活,出現「須定期復健/回診影響工作」、「謀職不易」及「經濟陷入困境」等後遺症。李大華呼籲,員工是企業最大資產,除了法律程序上的處理外,雇主也應盡道義責任,給予精神層面協助,才能真正善盡企業社會責任(CSR)。
【2015-04-28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