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人為求方便,外食比例相當高,像是糕點、薯條、漢堡等,常被用來取代正餐,其中大多含有反式脂肪,嚴重危害心血管健康。然而卻有近7成民眾不注意反式脂肪含量,3成6根本沒聽過。隨著世界各國紛紛禁用,消基會呼籲,衛生福利部應比照歐美等國發布禁令,並建立食物安全資訊網。
國健署於今(2015)年3月27日公布「民眾對反式脂肪之認知與攝食習慣調查」,結果發現36%民眾沒有聽過反式脂肪;68.6%在購物時從來沒注意或很少檢視反式脂肪含量標示;更有多達64.9%的消費者不知道政府老早從2008年開始,就規定包裝食品必須標示反式脂肪含量。
動植物油脂皆由脂肪酸組成,一般而言,天然脂肪酸都是「順式」結構,若是經過氫化過的植物油,部分會由順式轉成反式結構,也就是反式脂肪酸。像是抹麵包的油脂類、油炸用油、烤酥油、人造奶油、奶精,或是零食、糕點、漢堡、薯條等加工食品,都含有反式脂肪酸,是心血管疾病的隱性殺手。
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,薯條含反式脂肪的比重最嚴重,每100克中就有4.399克;其次為酥皮起司濃湯達1.6克;火雞肉製成的德國香腸有0.789克;快餐店販售的起司漢堡達0.714克;起司蛋糕有0.45克;鬆餅有0.3克。
消基會表示,在世界各國中,像是丹麥、美國都禁用反式脂肪;加拿大、荷蘭、瑞典、德國、韓國、日本都規定食品必須標明含量。衛福部即將在今(2015)年7月實施,每100公克食品中,反式脂肪超過0.3公克都必須標示含量,若是0.3以下,則可標示為0。但是反式脂肪也有可能存在於天然食物中,例如牛、羊肉及乳品,以及植物油,在精煉的脫色、脫臭製程中也會形成,目前無法檢驗其為天然或加工形成。
消基會呼籲,政府應跟上歐美禁用的腳步,並建立食品安全網站,讓民眾可隨時查詢食物的風險背景資料。而消費者在選購食品時,只要看到「氫化」、「硬化」、「人造奶油」、「奶精」,就表示含有反式脂肪;奶油如標明英文「BUTTER」表示以動物製成,而乳瑪琳則是氫化過的人工奶油。
【2015-05-20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