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年來國內房地產歷經國際景氣、政策、投資環境…等變化,從多頭走向盤整。房仲業者統整房市演變,不僅房價漲2倍、2房產品成為主力等變化,更出現「6大現象」,促使房市走入「成熟期」。專家預期都市更新將是未來房市循環重要元素,市中心抗漲可盡早下手,而政府應朝公有住宅努力,以弭平貧富差距。
信義房屋整理近20年來的房市走勢,發現最明顯的變化在於「房價」,台北市住宅自84年的每坪平均22.9萬元上揚至去(103)年的67.9萬元,不過薪資卻並未同幅增長,致使高房價議題聚集成民怨;此外,因人口結構變化與都會捷運興起,產生「逐捷運、伴學區、選小宅及挑電梯」購屋型態,2房以下的小宅成為市場主流,3房產品逐漸沒落。
房市發展關鍵更有著6大現象,包含「交通近」、「新市鎮」、「標準嚴」、「法制化」、「兩岸通」、「嚴打房」等。例如,民眾不再居住於市中心,反而朝向外圍發展,群聚於交通便利區;政府透過稅制從嚴審查投資客,壓抑房價的不合理漲勢,進而驅動房地產從成長期走進成熟期,以致於買方市場當道,交易量下滑。
不動產仲介同業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指出,以現行狀況推估,房價緩跌會持續2~3年,預計106年或107年落底,但不至於出現外界預測的「跌10年」。在成熟期的市場下,「都市更新」會是新的房市循環元素,對首購與換屋者來說,精華市中心低價產品具備抗跌條件,可以盡早下手。
政大財務管理系教授陳明吉則認為,在選舉的考量下,不能確定打房政策是否會持續,且兩岸開放與陸資進入的策略,也充滿不確定性。在稅制改革下,房市確實邁向健全發展,但「成熟的市場」不表示將來房價不會漲,在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的社會中,政府提供更多公有住宅,才是最佳的因應之道。
【2015-06-12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