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信業者為了拉攏客戶,訂出五花八門的優惠專案,看似貼心的定價策略,一不留神,小心落入「眉眉角角」的陷阱裡,引發不必要的消費糾紛。消基會建議,民眾應貨比三家,確實比對各家業者提供的服務,更須特別留意,就算合約期滿,沒有辦理解約或轉移到其他電信,就還適用原約上的資費方案。
消基會發現,一般消費者較常碰到3種門號綁約糾紛,像是合約優惠到期,資費自動變回原價,或撤銷贈送語音通話時數與簡訊則數;合約屆滿未解約,還是要繳月租費;行動上網服務可以免費試用7天,試用期提供的是暫時性的SIM卡,並未以該優惠方案的同款手機來提供消費者測試,因此就算能上網,依舊不能撥接電話。
像是某業者推A資費方案,原訂月租費為1,988元,為吸引消費者綁約2年,該A資費方案還設定優惠期間適用月租費799元的B方案,當B方案2年優惠期截止時,就恢復成原本的A資費方案,一旦消費者沒注意優惠到期,就容易引發超額帳單糾紛。
消基會指出,業者的優惠往往有期限,優惠期限截止後未辦理續約、解約,或移轉到別家業者,原來的服務仍生效,但資費方案不再有優惠。也就是說,手機門號的合約不是綁約屆滿就會自動終止,就算沒有使用該門號撥、接電話及上網,只要沒辦理解約,業者就會持續提供服務,因此仍須繳交月租費。
消基會建議,消費者事先要多了解資訊,可善用官網、廣告及親赴門市多搜集資料,再做選擇。至各家電信業者的官方網頁,查詢有哪些資費方案與優惠,並可利用網頁上的「資費試算」功能,根據個人需求,推算出最適合的手機資費方案。
【2015-09-14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