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資市場前景不明,讓國人理財行為持續保守,越來越多人傾向把資產放置存款中,使得截至今(104)年9月底,39家國銀合計吸收存款已達33.96兆元,寫下歷史新高。而且由於放款力道衰弱,導致目前平均存放比降至74.8%,也創下99年以來的新低。
所謂存放比,只指銀行所吸收的存款,用於放款的比率,也被視為衡量銀行流動性風險的重要參考指標。當比率越高,表示銀行的流動性越低,也就是流動性風險越高。銀行業者表示,通常民營行庫存放比在70%左右,而公股行庫則在80%左右,都算是理想的狀態,過去幾年整體平均存放比大多維持在77~78%。
目前國銀平均存放比創新低,顯示流動性風險極小,但事實上,也代表閒置資金太多,影響獲利能力。銀行業者坦承,今年景氣環境不佳,從放款業務上可明顯感受,許多優質廠商都保守看待景氣,導致無借款意願;另一方面,金融業也擔心遇到壞帳,內部放款評估較以往審慎。
據瞭解,由於現在多數民眾都傾向將資產存放銀行,在貸款需求減弱之下,為避免利息成本過高,部分國銀紛紛調降大額存款門檻,包括土地銀行、台北富邦銀行,都從門檻500萬降至300萬。只要被列為大額存款的資金,利率都會比一般存款低,以土地銀行為例,一年期的固定利率就只有0.48%,少了0.86%。
銀行業者解釋,就法規面而言,無法拒收民眾存款,可是現在資金充裕,企業投資態度又保守,導致放款不易,尤其未來升息後,利息成本可能增加,不得不降低大額存款門檻。
至於,民眾因應之道,除了選擇與門檻較高的銀行往來,也可以把大額存款分成多筆分期存入,以不超過大額存款的門檻。
【2015-11-04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