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管會宣示電子支付5年倍增計畫,似乎起了效應,2月簽帳金額衝破1,700億元,不僅比去(104)年2月增加近110億元,也是歷年同期新高水準,累積1~2月刷卡量達3,620億元,較去年同期成長316億元,年增率9.56%。中國信託終於在本(2)月扳回一城,奪回刷卡王寶座,但3月再度大幅落後國泰世華50億元,讓第1季國泰世華登上季冠軍,狂勝中國信託近60億元。
至2月底,國內36家發卡機構流通卡數為3,858萬8,610張,僅比上(1)月小增3萬6,052張,而有效卡數為2,538萬4,814張,較1月減少500張,為103年1月來首度出現負成長,有效卡率跟著下滑至65.78%,終止7個月成長趨勢,無疑是對信用卡市場發出警訊。
2家動卡率破8成的花旗銀行(84.79%)、樂天信用卡(80.46%),2月全都持續下滑;而破7成只剩台北富邦(72.50%)、華南銀行(72.12%)、遠東銀行(70.73%)、玉山銀行(70.16%)等4家,其中華南銀行及遠東銀行也出現跌勢,國泰世華(69.91%)更摔落7成以下。
本月全體銀行新發卡量降至27萬9,611張,為102年3月以來3年的最低量,比上月大減8萬4,950張,衰退幅度高達23.30%。國泰世華以4萬9,002卡蟬聯發卡王7連霸,平了中國信託的記錄,加上Costco北投店開幕,連霸紀錄將持續往上推進。
而中國信託(30,840張)也不是省油的燈,緊追在後,尤其3月底至4月中連發紙風車認同卡、中信兄弟聯名卡、享想生活卡等3張卡,開發藝文、運動、小資族等不同族群,企圖在第2季迎擊國泰世華。新發卡第3名至第5名分別為玉山銀行(28,309張)、永豐銀行(22,296張)及台新銀行(22,235張)。
2月簽帳金額雖較1月減少近200億元,但仍達1,711億元,較去年2月增加110億元,年成長6.87%,創下歷年同期新高。主要原因可從收單特約店家看出端倪,截至今(105)年2月總收單店數高達52萬8,777家,比去年同月的44萬6,388家成長8萬2,389家,年增18.5%,帶動卡友刷卡意願,促使簽帳金額節節攀升。
中國信託於連續5個月落敗下,終於在2月以278億元(市占率15.05%)反敗為勝,超出國泰世華(247億元,市占率14.42%)有10.9億元之多,不過國泰世華3月有大筆保險費進帳,再度以335億元大勝中國信託(285億元)高達50.2億元,累計第1季已超前59.6億元,將中國信託遠遠甩開。
玉山銀行排名第三,本月以211億元(市占率12.36%),連續10個月站穩200億元,花旗銀行(189億元,市占率11.04%)、台新銀行(147億元,市占率8.61%)及台北富邦(128億元,市占率7.47%),簽帳金額皆在100億元以上。
儘管2月刷卡量寫上歷史同月最高金額,但三大手續費總收入(簽帳金額、循環信用餘額及預借現金)僅34.12億元,卻是歷年同期最低,最主要是循環利息收入狂減至11.43億元,還不到10年前(95年2月)63.85億元的1/6。本月前5名排序出現變化,收入王依舊為中國信託(4.96億元),但花旗銀行(4.28億元)在循環利息、簽帳手續費領先,擠下國泰世華(4.04億元),第4及第5仍為玉山銀行(3.49億元)及台新銀行(2.99億元)。
電子票證的戰火也相當激烈,2月再增加72萬餘張至7,096萬卡,雖然悠遊卡(4,871萬張)增加34.4萬張最多,但一卡通(768萬張)不遑多讓,進帳也有32萬卡之多,對於7月全面進攻北捷投下震撼彈。而擁有1,355萬張icash卡的愛金卡,則僅小幅上升4.5萬張,至於遠鑫的Happycash卡更只微增1.2萬卡,來到66.9萬卡,與前三大距離越來越遙遠,不過近期傳出將與6家銀行合推聯名卡,企圖藉由銀行之力展開反撲。
本月整體電子票證的消費金額為54億元,只小幅下滑3.8億元,顯示小額支付已逐漸深入民間消費,成為日常支付的重要選項之一。其中,悠遊卡刷出43.8億元(占比80.66%)、愛金卡7.2億元(占比13.24%)、一卡通3.2億元(占比5.92%)及遠鑫899萬元(占比0.17%)。以單卡消費金額來看,悠遊卡平均90元、愛金卡53元,而一卡通42元還不到悠遊卡一半,仍有極大努力的空間,遠鑫則僅13元,同樣敬陪末座。
隨著特約商店的增加,加上手機支付的方案越來越多,信用卡的簽帳金額可望持續增長。就中國信託的發卡策略來看,從去年的鄉村包圍城市,發行地區型百貨聯名卡,到今年第2季採多面向進擊,深入各階層生活所需,布局態勢似乎宣告反攻王位的號角已響起。
105年2月份信用卡發卡排行榜,如下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