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位於地震帶,強震發生頻率高,但目前國內住宅地震險,必須是房屋全倒才理賠,因此金管會基於保障民眾財產安全,正研究是否擴大到部分毀損就賠,且初步確定只要配套可行,將可朝此方向修訂。
根據統計,截至今(105)年3月底止,全台投保地震險戶數達273萬,比率為32.46%,已明顯提升。但現階段機制是,一年保費1,350元,房屋若因地震全倒或不堪使用,理賠150萬元,臨時住宿費15萬元。若只有外牆剝落、部分結構毀損,將無法獲得理賠。
金管會表示,在住宅地震險投保案件,多是民眾申請房貸時,銀行要求加保。而針對住宅地震險朝向半倒就賠一事,已從擴大理賠範圍、調整保費結構等角度研究,還須要完成再保結構、再保替代等配套,才有辦法落實。
據瞭解,住宅地震險推動至今,準備金累計僅200億元,加上再保等危險分散機制,整體保額只約700億元,若地震發生在住宅密集地區,恐怕出現不夠賠的情形。
金管會建議,由於民眾房屋價值可能超過基本住宅保險的保額,且基本的住宅地震險只理賠房屋全損或已不堪使用的部分,民眾最好投保擴大地震保險、超額地震保險、輕損地震保險等附加條款,強化自家房屋的保障。
產險業者則認為,地震險仍有相當大成長空間,現在投保情況不多的原因,主要是習慣問題,國人願意花錢投保壽險,但沒有習慣投保產險。以全球保險密度排名來看,台灣雖排名第7名,但全都是壽險的貢獻,平均每人投保4,072美元,其中壽險為3,371美元,產險卻只有701美元。
【2016-05-03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