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經濟衰退,國內出口已連續16個月負成長。尤其在全球景氣低迷,貿易需求日益下降情勢下,台灣經濟更是雪上加霜!然而新政府提出「新南向政策」,期望藉此提振台灣經濟。
雖說拓展國際市場確有必要,且台灣的地理位置,鄰近炙手可熱的東南亞經濟共同體(AEC),早就有台商前往投資設廠,台灣理應乘地利、人和之便,南進東南亞市場。然則,經濟發展除開拓國際市場外,更應優化台灣投資環境,引進資金、技術並留住人才。何況,引進國際資金,不僅有助於本土經濟及產業成長,更有助於台灣連結國際市場,穩固台灣全球供應鏈的地位。
可惜的是,台灣政經局勢不穩且投資環境弱化。根據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(UNCTAD,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)的2015年「世界投資報告」(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5)中顯示,台灣吸引外人投資淨額僅為28億美元,不僅遠低於香港的1,032億美元、新加坡的675億美元,更遜於韓國的98億美元,於亞洲四小龍中敬陪末座。顯見台灣鮮少投資標的,無法吸引來台投資,而難以落實「拼經濟」的志業。
事實上,台灣的重大政策隨著政黨輪替反覆不定、法令及程序繁瑣不一、參與國際組織或活動受限、區域經濟協商停滯、產業升級與國際化遲緩、且人才外流嚴重,專業技術斷層等問題,均嚴重影響台灣投資環境並導致外資卻步。
過去,由於兩岸特殊歷史背景及國家安全考量,台灣對於開放陸資來台投資一直持保留態度,直至近年兩岸關係和緩,才陸續開放陸資來台。惟國內迄今對陸資仍心存疑慮,認為陸資來台恐有國安之危機,更有論者表示,若讓陸資投資台灣產業,大陸將利用市場換取技術,以取得我國產業關鍵技術,而認為陸資來台恐違國安,而應予以禁止。
實則,中國大陸不但鄰近台灣且語言相通,近年更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;若能適度與對岸企業互信互助,並透過資金的引入,使技術向上發展,打造有利產業發展的環境,應可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。
台灣值此經濟發展遲緩而產業轉型困難之際,如不加緊腳步跟進,日後恐難翻身。就此,行政及立法機關責無旁貸,應立即鬆綁不合時宜的法令、增加投資誘因,並創造友善投資環境,以強化台灣競爭能力,並帶領台灣走出陰霾!
作者介紹:李貴敏,曾任第八屆立法委員,現任金典法律事務所所長,兼任交通大學科法所副教授、東吳大學EMBA副教授。熱情活力十足的她,專注於公共事務的立法正義,現更與卡優新聞網合作,將其理念、思維與情感,透過文章與國人溝通、分享。
《本專欄固定每週二刊出》
【2016-06-21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