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政府為提振經濟,帶動產業轉型,曾提出「亞洲矽谷推動計畫」,期望整合國內新創能量及創業環境。然而,新政府也表示,將重新規畫以建設台灣成為「亞洲矽谷」。
其實,推動經濟及改善投資環境,與計畫的「名稱」並無絕對關係,重要的是其内容必須具體務實且能對症下藥。否則,再響亮的名稱如無法落實,也是枉然!況且,研發創新、青年創業或產業升級,並非單純仿造美國「矽谷」即可達成。殊不知,各國政經情勢、人文素養、風俗文化、基礎建設、腹地市場與產業政策均不相同,並無法照本複製。
舉例而言,台灣早期以加工為主,之後逐步發展科技,造就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。但近年來,在大陸崛起、南韓勝出下,台灣科技優勢早已大不如前,加上區域經濟整合及新興市場竄出,愈發惡化毫無國際政經地位的台灣。因此,國內若不儘速發展精緻且不可取代的產業,恐難立足國際!
再者,台灣市場狹小,經濟成長仰賴出口,在全球經濟不景氣、台灣出口衰退、且人民無法寄望未來,以致消費難以提振的情況下,若台灣未能及時建立友善的投資環境,吸引資金投入建設或重點產業,一旦導致經濟發展的出口、消費及投資「三大引擎」停滯,台灣經濟及未來恐怕雪上加霜。
反之,如能充分利用台灣現有的人才、技術及資金,投入基礎建設及精緻產業,並便利相關法令與建立友善投資或創業環境,包括土地、資金、營運、行銷、會計、財務與法務等,才能讓台灣迎頭趕上失落的20年!
經濟發展並非紙上談兵所能成就,鑒於科技引領市場及軟硬體結合的趨勢,像是無人飛機須要晶片、飛控系統、通訊模組等硬體設備,也須透過軟體連結、整合及操作。以台灣目前的人才、技術與資金實力,如能立即停止純為選票考量或誤導民眾以逸待勞的勞工政策,轉而提供誘因,鼓勵個人與企業朝向精緻產業發展,並串起周邊產業,台灣仍有機會突破悶經濟。
台灣若是繼續專注政治意識,持續僵化的法規、保守的經濟政策,甚或不同調的政策,例如財政部的反避稅條款正,與推動來台設立「營運總部」計畫背道而馳等,勢將讓台灣的經濟與未來,悶上加悶!
作者介紹:李貴敏,曾任第八屆立法委員,現任金典法律事務所所長,兼任交通大學科法所副教授、東吳大學EMBA副教授。熱情活力十足的她,專注於公共事務的立法正義,現更與卡優新聞網合作,將其理念、思維與情感,透過文章與國人溝通、分享。
《本專欄固定每週二刊出》
【2016-07-12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