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醫療進步及少子化的影響,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,勞工的退休年齡也跟著延長,勞動人口老化已是必然趨勢。根據統計,台北市今(105)年1月至6月發生死亡職業災害數5人,較去(104)年同期11人,大幅降低。
台北市勞檢處進一步分析罹災者年齡層分布,105年1月至6月5人死亡的年齡分布,未滿30歲0人,30至39歲1人(占2成),40至49歲0人,50至59歲3人(占6成),60歲以上1人(占2成)。
與104年同期相較,未滿30歲1人(占9.1%),30至39歲0人,40至49歲3人(占27.3%),50至59歲6人(占54.5%),60歲以上1人(占9.1%),顯示今年上半年發生死亡職業災害,罹災者的年齡層集中於50歲以上就業人口、占比高達8成,較去年同期的6成3大幅增加。
勞檢處指出,雇主應更加重視高齡勞動者的工作安全,除事先妥善安排調度工作及掌握工時外,並採取相關預防措施,如教導危害辨識、實施教育訓練及定期健康檢查等。但不可藉由保護之名,行歧視高齡勞動者之實,以免誤觸就業服務法第5條就業歧視的規定。
勞檢處提醒,高年齡層的勞動者負荷長時間體力繁重的工作,風險較高,事業單位應注意勞動者安全防護。「賺錢有數,生命要顧!」高齡勞動者也須注意自身健康狀況,避免過勞及危險性工作。
此外,勞保局每年主動發函可能從事高風險行業,共1萬6千多家投保單位所屬從業勞工,提醒應定期進行健康檢查。依據勞工健康保護規則認定的高危害作業勞工,包括從事高溫、噪音、粉塵及異常氣壓作業等,如接觸鉛、苯、石綿、錳、鎘等製造、處置或使用,也是屬於職業病高風險族群。
【2016-08-17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