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月就已經傳出消息,即將把回饋權益大幅縮水的聯邦「投資型白金卡」,新的年度一到來,銀行立即公告相關資訊,並寄發通知給卡友,其中連名字也將更換為「理財型白金卡」,徹徹底底改頭換面。
持有投資型白金卡,雖然每年得固定繳交5,000元年費,但由於每月銀行會回饋500元,和刷卡消費的1%現金回饋,精打細算之下報酬率高達20%以上,讓許多卡友都趨之若鶩。
但隨著新年度到來,信用卡權益紛紛變更戲碼開始上演之際,投資型白金卡權益也趁機縮減,年費得照繳5,000元,但每月回饋金額只剩450元,現金回饋部分也從1%降為0.7%,算一算報酬率僅剩8%,一口氣從兩位數減成個位數。
另外,越來越多人使用信用卡代扣的公共事業費用、定期定額或單筆的基金費用、各類稅款等,回饋方案比起過往也「吝嗇」不少。
像每戶固定都得支出的水費、電費、電話費等公共事業費用,過去還有50元的回饋金額,但今年三月後,持投資型白金卡代扣將一毛錢都不回饋。其他包括基金費用也是比照辦理,卡友想A都沒得A了。
雖然聯邦銀行強調,縮減後的部份權益與市場上其他信用卡相比,仍然穩居第一寶座,但「大刀」一口氣砍這麼多,卡友心情還是大為不滿。
尤其聯邦銀行已經計畫一月份會推出御璽卡,更讓卡友強烈質疑,這張投資型白金卡恐怕也要落入金、普卡化。
其實外界都認為,投資型白金卡至今卡量約莫才4萬張,但過去的權益與市場「行情」相比卻高出許多,明顯是處於「賠錢做」的狀態,所以大幅縮減權益是可以預期的。
過去銀行間競爭激烈,為了拼信用卡卡量,都卯足全力加碼各項權益和優惠活動,只求獲得消費者青睞,但往往也因此苦了銀行自己,增加不少經營成本。
但隨著卡債風暴的教訓後,現在不少銀行都紛紛表示,對於信用卡將會改追求「質」的提升,唯有長期並高額消費的卡友,才會得到銀行的獨家優惠,換而言之,未來的信用卡市場,恐怕會變得銀行在挑客戶的生態。
【2008-01-02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