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到美國聯準會(FED)升息預期增溫,以及歐美財報季來臨的影響,國際資金態度轉趨保守。上週7大亞股之中僅有越南流入0.17億美元,其他市場外資全數賣超,又以南韓股市流出6.71億美元,為亞股中賣超力道最深的市場;其次為印度股市、台股,分別失血1.99億美元及1.45億美元。
觀察各股市表現,由於資金不領情,亞洲股市上週多為回檔走勢,跌幅平均由1%起跳,包括台灣、南韓、印度、菲律賓等皆然,而泰股又受到泰王辭世消息衝擊,股匯雙市劇烈波動,上週週線下跌1.78%,今(2016)年累計漲幅收斂至14.72%,居東協股市第3位。
摩根亞太入息基金經理人羅傑瑞(Jeffrey Roskell)分析,從總金額來看,外資上週並未大舉撤出亞股,僅小幅調節,今年來仍維持資金淨流入。且根據JPMorgan證券預估,2017年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盈餘成長可望達到10.4%。有鑑於亞洲企業獲利前景改善、資金環境仍寬鬆,期待國際變數消除後,有助外資迅速回補亞洲股市。
羅傑瑞進一步說明,第4季一向是亞股的旺季,根據過去10年每一季度統計,扣除金融海嘯後,亞太不含日本的平均漲幅達4.6%,為4個季度之首,且隔年第1季還能延續漲勢,代表若近期遇到市場拉回整理,將是進場布局的時點。
在台股方面,中國信託亞太多元入息平衡基金經理人劉哲維指出,目前台股表現仍較全球股市強勁,殖利率較高成為持續吸引外資的優勢。上週雖然出現部分資金外流,但整體而言,外資期貨多單仍有將近8萬口,若未來全球資金環境持續維持寬鬆,且未有黑天鵝突襲的情況,盤勢可望持穩。
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廖哲宏則認為,從10月營收數字、近日龍頭企業公布第3季財報與第4季展望的表現來看,台股正向展望不變。類股選擇上,看好明(2017)年市場對於半導體的需求可望持續正成長,建議可留意受惠新應用的族群,例如汽車電子化、IOT等,還有市占率提升的個股,以及大陸半導體崛起的受惠股。
亞洲主要股市外資買賣超情形,如下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