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關將近,詐騙電話頻率跟著大增,尤其是網路購物可能洩漏重要消費資訊、陌生賣家信譽難以掌握,消保官建議消費者善用第三方支付,或是信用卡付款,貨到付款時切勿不清楚商品內容就直接買單。
台中一位學生上網購物,到超商付款取回貨品後才發現,花費638元的商品居然是一包廉價餅乾,進而回想根本沒有買下單購物,尋商品資訊去電客服卻一直忙線,因無法聯絡上賣家只好自己認賠。
賣家為降低囤貨風險,常以預購的方式開放網路訂貨,消費者可能一等就是10天半個月,當貨品送達時,早就忘記曾經下單購買。消保官提醒,無論是宅配到府或超商取貨,以貨到付款方式取貨時,都應先確認商品名稱及金額,若對商品有疑慮時可暫時拒絕取貨,切勿不清楚貨品內容就付款。
事實上,網購詐騙案時有所聞,歹徒常假冒網路業者名義來電,藉由關心商品售後狀況為由,通知消費者於交易時,誤選取分期付款方式,須前往提款機修改,或要求索取信用卡卡號資料、取消分期付款,騙取信用卡資料。
因此,網購時首先應留意賣家是否清楚提供公司名稱、電話、地址、電子郵件等重要消費資訊,以及商品或服務內容、價格、付款及交貨方式等。如果業者僅在網頁上提供一個電子信箱或電話,作為客服使用,交易時就要特別小心。而目前網路平台業者推出安心賣家等相關認證機制,也是相對安全的網路交易對象。
消保官建議,消費者應善加利用可信賴的第三方支付,或是信用卡付款,如果商品出現爭議時,還可透過第三方支付規則暫時止付,或於商品未出貨時,可利用信用卡「爭議款」機制,暫時凍結價款的支付,消費者也可透過第三方支付的註冊資料,或銀行信用卡請款資訊,查詢到賣方身分,有助於權利的主張。
【2016-12-06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