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險法明白規定「保險業的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比率,不得低於200%」。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,表示這家公司承載的風險,已經超過主管機關認為安全的紅線。其中仍有7家保險公司無法達到最低標準,恐將損及保戶權益。
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指出,去(97)年產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(RBC)全部及格,且不少公司超過300%以上。不過壽險公司就不一樣了,97年上半年RBC不及格的壽險公司有11家,到了97年決算後,仍有7家公司無法達到200%的最低標準,包括台銀、宏泰、幸福、國華、國寶、遠雄以及興農。
據指出,這些公司中有的財務問題,其實遠在去年金融海嘯發生之前就已經存在,而過去主管機關在考量保險市場的安定、社會大眾的安心等大局前提下,大多採取柔性勸導方式表達關切,希望保險公司主動增資。如果屢勸不聽,頂多就是罰款處分了事。
只是有些公司增資不成,拖愈久、洞愈大,落入惡性循環,愈難找到足夠的財源或者願意增資的人,尤其在這一波不景氣之後,談增資更是難上加難。
雖然RBC是經主管機關所訂的繁複公式計算出來的結果。不過,看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裡幾個關鍵性的數字,也不難了解為何民眾對這幾家公司,必須保持高度警覺。
上述7家公司除宏泰的淨值(股東權益)還是正的之外,其他6家全是負數。在累積虧損部分,除台銀人壽是國營機構,盈虧必須繳交國庫,因此沒有累積盈虧數字外,其他6家的累積虧損都以數十億元計,而且7家公司都未委託信評公司做財務實力評等。
此外,這7家公司負債都比資產多,唯一淨值為正的宏泰,資產中來自負債的比重也高達99.5%。難怪金管會要擔心,這些保險公司對保戶的清償能力會不會出問題。
由於壽險公司的經營,是運用財務槓桿操作的典型代表,老闆出資不多,卻可以做出很大的生意。公司表現上漂漂亮亮的資產總額數字,其實約有95%或以上都是對保戶的負債,因此,民眾對於自己的保戶權益,更有必要多加留意。
7家壽險公司財務關鍵資訊一覽表,如下表:
【2009-06-03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