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問台灣讀者一個問題,『印象派畫家(The Impressionist)』這名稱是怎麼來的?可能大部份的讀者不太清楚,但其實它的出現和莫內有著密切關係。
在1874年的時候,莫內和30多位新銳畫家共同舉辦一場展覽,因為當時他們的作品並不為主流沙龍所接受。在這次展覽中,莫內有一幅畫是描繪紅色晨曦下的2艘小船,因為展出時必須取個名稱,所以莫內就把它叫做「印象‧日出」。
當時的人常常嘲笑這個名稱,漸漸地,他們就把參與這次展出的畫家,通稱為「印象派畫家」,這也就是此名稱的由來。
其實莫內在成名前,經歷了相當的困苦,不但必須常常搬家,有的時候連溫飽的費用都沒有,更別說照顧家人了,所以他的妻子和兒子往往都必須跟著他吃苦。
除了物質上的貧困,莫內還時常遭受作品不受重視的打擊。因為在莫內青、中年時期的法國藝文界,印象派的畫風並不被接受,所以他的作品遭到許多藝術評論者的批判,甚至稱它們為「未完成」的作品。
但儘管遭受這麼多的挫折和打擊,莫內從來都未放棄他對於繪畫理念的堅持。莫內與許多同時期畫家的不同點是,他堅持一定要在戶外畫畫,感受大自然的光影,而不是在工作室中,模擬想要畫出的一切。
正因為莫內的堅持,在他年歲漸長之際,印象派畫風已經蔚為風潮,有愈來愈多畫家開始重視光線,在畫作中展現真實。當莫內老年時,甚至有許多來自美國的畫家專程至法國拜訪莫內,向他學習繪畫技巧。
「哈佛人出版社」2月份發行的《莫內是誰呢?》一書,對莫內的生平和創作有非常詳細且生動的介紹,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上出版社的官方部落格瀏覽相關資料。
【2010-02-23 卡優新聞網】https://www.cardu.com.tw